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 > 正文

 如果妈妈有这三个“穷习惯”,子女未来难有大出息,别不信有依据  

时间:2023-12-19 15:57:15   来源:豆芽妈妈育儿说   编辑:tangyinglin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在一个家庭当中,妈妈这个角色可以说对儿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妈妈怀孕哺育了孩子。从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扎根发芽”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和妈妈有着天然的血溶于水的亲情连接,此生无法分离。

其次,妈妈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母亲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切实的影响,可以说,无论男孩女孩,在其生长的头六年里,妈妈对孩子起到“照镜子”的直接影响。

心理医生毕淑敏说过: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妈妈的一句话,或许影响孩子的一生妈妈的一件事,或许给孩子留下终身难忘的烙印

再者,母亲之间的相处模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对孩子今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以及生存思考模式都有巨大的意义。

古人云,娶妻娶贤,一个女人真的会影响三代人。

好女人关乎一个家庭的“风水”,在一个家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教育子女来说,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情绪认知、远见卓识以及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中,如果妈妈有这三个“穷习惯”,无形中也会影响到孩子,妈妈们可以对照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一个:认知上“贫穷”,阻碍孩子正常成长

朋友说小时候最怕就是冬天和妈妈一起去矿上的澡堂子洗澡,她在拥挤的人群中,被妈妈硬按着脑袋,就为了能够显得个子矮一点,可以“逃”过一张五毛钱的洗澡票。

这对当初已经初结世界观的她来说,显得很难堪,有时候甚至还觉得为啥自己不能长得矮点,这样妈妈就不用费劲了。

因为对金钱的不正确认知,导致她长大后也养成了算计的习惯,计算身边一切可以衡量的事物。

她不想成为妈妈那样斤斤计较、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样子,但是却渐渐的变成了不喜欢的模样:为人处世总显露出一股小家子气,不够大方、自然,也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谈笑风生。

有一种穷叫认知上的“贫穷”,觉得自己家庭不富裕、处处不如人,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看低了。

Elle前主编晓雪在她第一本书《优雅》里提到自己的姥姥,即便是在艰难岁月、拉扯几个孩子过活,姥姥依然保持着追求完美的心气和保持不完美的淡定。

即便是被派去扫厕所,也是每天收拾的干净利索、不卑不亢的面对生活,成为老北京胡同一道美丽的风景。

她认知上的“富有”是一笔财富,不仅滋养着自己的生命,也对自己的孩子、孙女有着深深的影响,使得她们今后的人生从中受益匪浅。

第二个:共情上“贫穷”,无法正确感知孩子

和孩子产生共情,是家庭教育中一直提倡的理念。

之所以多次被提,是因为缺失,人们不容易做到。

因为家长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高高在上的看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认为是娃无理取闹,不耐烦的呵斥:哭什么哭,赶紧闭嘴写作业去!

孩子产生不好的情绪,家长第一反应是要扼制、打压下去,不能让孩子占了上风。

孩子遇到不好的事情,第一时间哭诉是想得到大人的认可和关怀,希望自己伤心的情绪可以被理解,而不是大人冷冰冰的认为“这有什么打不了的”

一旦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她就会习得这种习惯,等到她长大成人后,面对他人的一些情绪和诉求,自然就冷漠对待,显得不够温暖、情商有碍观瞻。

有一个很经典的测试,一个男孩跑丢了,当找到他时候,你会是什么反应?

A责怪质问:你跑哪去了?

B讲道理:不是告诉你不要到处乱跑吗?

C发泄愤怒:先打两巴掌再说。

D流淌悲伤情绪:抱着先哭一会。

这样的回答和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似曾相识,属于我们日常思考模式中“自动驾驶”的一部分。

其实以上四个答案,都是真正的共情,真正的做法是,先抱着孩子,让他感受自己目前是安全的。

然后安慰孩子说:宝贝,找不到你妈妈很害怕,我们一直在找你,你看不到我们是不是也很害怕。别怕,我们在这儿。

共情,是你的感受我能看到。孩子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被接纳

能够被共情的孩子,长大后也能共情他人,这何尝不是一种人情上的无形资源,为自己能够遇到“贵人”,为自己相助相携带来福报。

第三个:约束上“贫穷”,不注重自我提升

家庭中有一种不公平待遇叫自己躺平,约束孩子好好学习。

之前有一个妈妈骄傲的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孩子在里屋写作业,她在客厅看电视,插上耳机,就是为了不打扰孩子。

这位家长一定为自己的做法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如果有时间,为何不坐在孩子身边,陪同娃一起看书、学习呢?

中国家长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将自己未完成的夙愿加诸在孩子身上,苦口婆心、企图让孩子完成她们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理想。

鸡娃,为什么不能鸡自己?

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自己却成天抱着手机不放,名副其实的“低头族”,一刷短视频、直播就停不下来。

想让孩子广泛阅读,自己是否做到了博览群书,或者起码有个阅读的习惯,在孩子面前“装装样子”?

教育孩子更不能“双标”,要求孩子一个样,对待自己是另外一个样子,真的是做到了“严于利人、宽以待己”。

妈妈带娃很辛苦,有的为娃不惜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家做家庭主妇。

不论是职场女性,还是全职妈妈,不能将照顾孩子作为自己不思进取的理由,更不能牺牲自己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比起严厉要求孩子,自己的“以身示范”、自控力以及不断成长的榜样力量,更能感召孩子。你们认为呢?

这个世界,是不是对女性要求太高?这些“穷习惯”,你家有吗?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