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短暂的十年时间里面,制作了三种同口径机枪,彻底让其他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
而这三种同口径的机枪,一经问世,竟然就在世界持续畅销了三十年。
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之所以制作出这三种同口径的机枪,竟然源于一次信息错误。
相信很多的军事迷,尤其是机枪迷都对中国的这三挺机枪有所耳闻。
而这也就是85式机枪、88式机枪以及89式机枪。这些都是中国闻名于世界的机枪,而这三种机枪,也都是有着属于自己不同的作用。
85式机枪是比较重的一挺重机枪,也因为他的重量比较巨大,所以不能随身携带。
主要是安放在阵地附近,对进攻的敌人进行火力压制。阻止敌人对我方进行进攻。这对于阵地防守而言,毫无疑问是作用巨大的。
89式机枪而与85式有很大的不同,85式重量巨大,而89式则是十分轻便。即使是一个没有经历过任何训练的成年人,也能很轻松带着它行动。
因此89式机枪,一般是随军前进的,再加上弹性三脚架,能够在进攻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掏出这一武器,对地方进行进攻。打乱对方防守阵线。
要知道机枪可是步兵战极为重要的武器,在当年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就是没有像89式机枪一样的武器,对抗美国在炮楼里的重机枪。
最终黄继光同志,不惜以性命相护,用胸口挡住机枪口,这才让我军有了前进的可能。
否则靠着重机枪的扫射,我军的进攻将会寸步难行。而如果是当时有这样的武器,我们完全能够用89式机枪对对方进行火力压制,边打边进攻夺取阵地。
至于最后的88式机枪,它的重量也不轻,但是它却与85式不同,它是装备在坦克上的。
能够随着坦克一起前进,对敌人造成恐怖的压迫力。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士兵,看到一辆坦克冲过来,这一辆坦克搭载着一挺射速恐怖的重机枪。这要多少个人才能挡得住它的进攻。
而这三挺机枪,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制造出来的优秀武器。而这三挺机枪,也在刚一出世,就引起了世界震惊。
没有人能够想到,以当时的中国的水平,能够制作出这样优秀的三种武器,可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任何人质疑。
而这三挺机枪,也在问世之后,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引得多个国家购买,甚至畅销了三十年。
不过很让人意外的是,这三挺机枪的口径竟然是一模一样的。并且,这三挺机枪能够全部问世,还与中国犯下的一个错误有关。
机枪在战争中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二战时期,几乎是所有的战场当中,都能看到机枪的身影。
而机枪也成为了杀人数量最多的一类武器。可谁又知道,其实机枪最初被发明的意义,是为了减少士兵的死亡呢?
在美国南北朝时期,一位叫加特林的医生,对于士兵死亡感到十分心痛。
所以他想着要是能够制作出一种,高密度大火力的武器,只需要一个士兵就能抵得上一个小队,这样就能减少士兵的数量,也就不用死那么多人了,于是他便发明了加特林机枪。
而这一机枪一开始并没有受到重视,仅仅只有一位将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几挺。
而这一试,就彻底将加特林的名号打了出去。对面面对这高密度射击的武器,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御力,被打得溃不成军。
之后机枪可开始畅销世界,之后更是在此基础上研发创新,出现了很多新式的机枪。
而这一件本义减少士兵伤亡的机枪,也成为了士兵们最恐怖的杀手。
不过虽然机枪造成的伤亡很重,但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对于这机枪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无奈当时的中国因为枪械发展比较落后,根本制作不出机枪。但是在当时,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一种机枪。
而他们对于自己的技术,又往往秘而不宣,想要有机枪的话,就只能高价购买他们制作的比较落后的机枪。
中国当时没有办法,只能求助于苏联老大哥。作为老大哥的苏联,没有对中国藏匿,派遣了一批专家来帮助我国发展。
而我国也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功制作出了三种同口径的机枪。并且每一种,都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当时的中国因为实在是没有技术,也没有属于中国的机枪产品,所以只能是进口苏联的一种12.7毫米口径的重机枪进行研究。
而这一种机枪,也是中国以及苏联的专家们,最熟悉的机枪种类之一,也更方便于我们进行研究。
但是苏联的这一种机枪,却有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苏联是一个倡导高火力的国家,所以他的机枪也是以火力为主,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为了让火力最大化,机枪的重量十分巨大,这一种机枪单是支架的重量,就高达102千克。即使是用车辆运输,没有办法运输几挺。
于是我国的机枪研究人员,就决定,在这一挺机枪的基础上,进行减重,但是又不能影响到这一挺机枪的威力。
于是在我国对其枪管、枪身以及支架的减重下,54—1式机枪诞生了。而它的支架与枪身都被减少到了55千克。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中国的机枪专家还是不太满意。毕竟这样的重量,还是难以单兵操作,运输起来也十分困难。
所以中国的专家准备在这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减重。就这样,在我国的继续改进下,77式机枪诞生了。
这一次支架直接减到了28.3千克,机枪枪身也仅仅只有18.3千克。但是我国认为,这一挺机枪应该还能继续减重,这并没有达到它的极限。
最后我国专家在机枪的支架上下功夫,在机枪保持稳定性能下,成功让机枪支架减到了17.1千克。而这也就是85式机枪的前身。
当时所有的专家都认为,这已经是这一款12.7毫米口径的机枪的极限了,再也不能减重了,却听到了苏联的一则错误信息。让中国再一次研究出了89式机枪。
当时的我国,得到了一个错误情报,苏联的已经研制出,能够被步兵带着下车的作战的机枪了。
这也让中国感受到了危机感,要知道能够随着步兵下车作战的机枪,毫无疑问对于陆军是一种巨大的威慑。
所以中国便想着,自己也要制作出一款能够随士兵下车携带作战的机枪。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专家,对85式机枪继续进行研究,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功能。
最终在重大压力之下,研发出了轻型12.7毫米口径机枪,89式机枪。
而也就是在此时,中国才知道,原来当时的苏联并没有将轻型机枪研究出来,一切都只不过是消息传错了。
而我国的这一挺机枪也在一问世,就成为了世界最轻的机枪,并持续保持了数十年。
但是无论是85式还是89式机枪,其实都运用在了步兵作战。我国在当时不仅仅是想要提升步兵战力,更想要提升坦克作战能力。
我国也有了一种想法,能不能将机枪安在坦克上面?以此来提升坦克的战斗力。
而我国当时对于12.7毫米的机枪是研究最深的,所以自然我们也以这一种机枪为对象进行研究。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专家将88式机枪制作了出来。
有人可能对此有些疑问,为何这85式与89式都是12.7毫米口径,最后却还要研究新的机枪装在坦克上呢?
其实这就要涉及到一个问题了,89式机枪和85式机枪,虽然都很强大,但是在射击的时候,为其会沿着机枪将射击时产生的尾气排出。
这在地面当然是没有问题,可在坦克中,则是会把这些尾气在坦克这个封闭环境中聚集。
很容易造成窒息。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中国不会将85式机枪或者89式机枪,装备在坦克上。
不过如今已经是21世纪了,我国的机枪技术,也早已经有了更新的发展。
之前的机枪也已经开始不适用于如今的战斗了。就比如我国新型机枪,171式机枪,就已经超过了之前的机枪。
因为使用两级弹簧以及浮制枪管,减少了很多多余的金属重量。同时我们还把之前的铁合金三脚架换成了碳纤维,这也让这一挺机枪的重量,比89式机枪,还要轻。
同时在弹药上,我们也将原先的铁合金弹药,升级成了铝合金弹药,让每发弹药从120克减重到了100克。
这也意味着,在战斗的时候,弹药手的负担将会大幅减轻,携带的弹药量也将得到提升,而我国的军事实力也将会更加强大。
其实我国的军事提升,从来都不是为了或者他人一争高下,也不是为了对他人进行侵犯,更不是为了对他人进行报复。
我们的军事提升,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过去的我们,过了很长时间受人屈辱的日子。
而这一段日子,也让我们彻底地明白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实力,才能不被人欺负。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愿挨打,便只能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