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餐馆卖拍黄瓜被举报者索赔5000元,这让小餐馆怎么活  

时间:2023-05-18 19:17:44   来源:狐度   编辑:tangyinglin
文|和光

路边的小吃店想卖个凉菜,越来越难了。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该市多家餐企向该协会反映,当地一对晏姓父子利用餐企销售“拍黄瓜”等凉拌菜无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这一由头,通过频繁举报要求餐企高额赔偿,自2020年至今竟举报49次。被举报餐企认为相关举报系“恶意举报”,纷纷联名反映。

资料图。图文无关。

小饭店卖“拍黄瓜”被有心的食客举报,然后遭遇“天价”赔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类似的事情在合肥、广州等地都曾发生过。去年7月份,合肥多个餐馆因未取得冷食类食品经营资质售卖凉菜被罚款;几乎在同时,广州黄埔一火锅店因销售凉菜被当地监管部门罚了上万元。如今株洲餐饮行业协会提醒相关企业,并向社会发出呼声,也再次让人们看到了小饭店面临的尴尬和困境。

这些小饭店被举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相关资质。按照相关规定,饭店如果想卖拍黄瓜、拌西红柿、拌萝卜丝等凉菜冷食,首先需要获得“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设置专门的凉菜作业专间。

这个凉菜间的要求还不低,除了不低于5平米的面积,还要配备独立的空调、空气消毒设备、单独的刀具案板以及具备二次更衣的消毒设施。这里面的成本,实在不是一个小饭店能负担得起的。一间七、八十平米的餐馆已经不算太小吧,去掉后厨、仓储、前台、卫生间和餐位,如果再专门拿出5平米来做凉菜,盈利能力势必会被挤压。更别说路边那些总共也坐不了几桌人的小吃店了,光添置设备的几万块钱,得卖多少盘凉菜才回得了本?

而且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凉菜本不是餐桌的主角,无非是用来丰富食客的餐桌,满足顾客多方位的口味需求,利润菲薄,也挣不了几个钱。然而一旦被举报,10倍消费额的赔偿款,对于这些小餐饮从业者的伤害可能是极大的,也让他们防不胜防。其中一个被举报的小餐馆经营者提到,他被晏姓父子“钓鱼执法”。他家的菜单原本并没有“拍黄瓜”这道菜,晏某点了这道菜,扭头又举报对方,实在让人有苦说不出。

当然,法律法规要求饭店设置凉菜作业间,看似严苛的要求背后,也是基于食品卫生安全的现实需求。制作凉菜,一般没有高温烹调杀菌的步骤,一些饭店在制作过程中,一旦卫生条件差或操作不规范,导致食品受细菌污染,食客们可能会吃坏肚子,酿成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实际上每到夏季,一些食客因为在饭店吃了不干净的凉菜导致食物中毒,是各地常见的新闻。就此而言,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对餐饮行业制作凉菜有严格细致的规范要求,也是对民众负责。

但从实践来看,法规的良苦用心,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较准,才能符合现实需要,发挥监管的效能。相关法规对凉菜作业专间设置的过高门槛,除了给一些小饭店造成了经济负担,也给了别有用心之人钻法律空子的可趁之机。

资料图。图文无关。

从现实来看,随着一些“职业打假人”的介入,类似事件在各地越来越多。2022年5月,山东淄博就破获了一起专门敲诈店家的犯罪团伙,这6个人在短短几个月内,从网上订餐4000余家,投诉3000多家,受害目标遍布山东、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涉案金额达100多万,危害性不容小觑。

一些小饭店原本就是个小本买卖,一旦被人盯上,拿不出几千或者上万的赔偿,生意可能从此就做不下去了。

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已经关注到了此类事件,在真正执法过程中,对于这种轻微违法行为,表示会柔性处理。这值得肯定,但是要真正解决矛盾,还需要回到源头,优化食品经营许可程序,比如降低饭店凉菜制作的门槛,改变目前一刀切式的管理办法。

有人建议,是不是可以根据饭店的规模,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体量较大、投入资金多的大型餐饮企业,无论从企业发展还是现实条件来看,具备设置专门凉菜间的条件,5平米的凉菜间,对它们来说显然不是问题;对于体量较小的小饭店小餐厅,要求它们在工作台做到生熟区分,专刀专用、杜绝混切混装,从我们自己在家做饭的经验来看,这完全可以满足食品安全的需要。

天气越来越热了,顾客对凉菜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别让更多的小吃店因为一盘凉菜,开不下去了。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