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 > 正文

 餐饮应该如何打造招牌菜? 

时间:2024-02-06 09:36:00   来源:转门面网   编辑:tangyinglin

逢下馆子就问人家招牌菜的人大概有个模糊概念什么是招牌菜,但是一些店家和厨师有时在招牌菜的认知上难免会有误区。

听到这样的问题时,他们会挺直腰杆说:“我们这里的招牌菜有很多。”接着拿着菜单推荐给食客。殊不知,食客已被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

招牌菜太多,特色不突出就相当于没有招牌菜。没有招牌菜的餐饮店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品牌意识先行

有希望成为招牌菜的美食就摆在那里,如何去包装,选择哪一道或者哪几道菜作为本店的招牌菜,这其中包含的学问远比现在我们研究肠子要怎么洗干净,菜是怎样炒熟的,肉要怎么挑选来得复杂得多。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我们先从人说起,再谈方法。

招牌即品牌,要创招牌菜必须要先有品牌意识。品牌意识是一个抽象词,当一个餐饮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企业、他的菜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餐饮市场上、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所造成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时,他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培育了自己的品牌意识。

没有品牌意识的厨师和经营者,要创造出招牌菜,是不太可能的。

题材单纯化才会让人记挂

食材和烹饪方式包罗万象,在百花齐放的餐饮王国里,主题鲜明、风格突出是一个出位的手段。

一个餐厅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中心,有自己的菜品体系,并且个性必须鲜明,那种全面开花,东打一枪,西开一炮,多中心发展招牌菜的做法只会自乱阵脚。

什么都是招牌菜,就没有招牌菜了。因此招牌菜不宜太多,小餐厅一两个,大餐厅最多十来个。招牌菜之所以要精减,还在于要推的菜品太多,发力就不够集中,到头来,招牌菜不像招牌菜,其他菜品也受牵连,岂不全军覆没。

大众化风味菜品易流行

许多厨师和经营者,一想到招牌菜,就想采用奇特的原材料标新立异来做。哪知过分新奇,或者并非大众化原材料做出的所谓招牌菜,往往很难为多数食客所认可。

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生命力较强的餐厅,他们的招牌菜大多是既风味化又大众化的品种。

重质量重改进成就招牌菜

餐厅要塑造自己的招牌菜,又苦于没有新招怎么办?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点菜率高的常规菜精益求精,让顾客冲着这几道菜来吃饭,招牌菜就自然形成了。

创新菜哪有那么容易,即使创出来了,要成为招牌菜也是很难的。中国传统餐饮的经典菜品非常多,在历史上是很受食客青睐的,那为什么有一些菜不太受现在的消费者欢迎了呢?

这些菜点并非没有市场了,而是现在的厨师在用料上、制作工艺上,无法达到最佳水平。并非厨师的技艺不行,食材是根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师也难把一条不新鲜的鱼做得鲜嫩。倘若用辣味和其他调料品做掩饰,那鱼本身的原味也会被淹没。乡下外婆家种的红菜苔,简单清炒,也比饭店里不知在哪里弄的红菜苔要多一丝甘甜,给味蕾的感受就立见高低。你能说饭店的大厨技艺不如乡下的外婆么?

另外就是在制作工艺上,餐厅上菜要求要快,洗菜的,切菜的,炒菜的,装盘的,都有专人负责,分工很明确,这就像一个工厂,实行的是流水线操作。可食材的滋味要完全散发出来非得是慢工出细活才行。如何权衡好这些问题,是餐饮企业需要恒久摸索和解决的一个话题。

精菜妙作而成招牌菜

粗菜细作、细菜精作、精菜妙作,是一种创新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创新的思路。

例如粗的东西往往能给人带来乡情、带来健康,但是粗的食品原料,不作变革,粗制滥造,在餐厅里是不受欢迎的。可将米饭上撒上一撮碾细的玉米粒,用瓦罐蒸熟,金银相间,粗中有细,既好吃又好看。

小 结:

总而言之,招牌菜要能够代表餐厅特色,为广大消费者熟知并认可并不是一件易事,打造招牌菜也不是靠厨师或者其他某个部门可以单独就完成的。

毕竟厨房只是餐厅的产品生产部门,工作的重点在于把握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控制餐厅生产成本与直接生产费用,而对于市场的把握与消费引导,更多的是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方向引导。

一线对客部门因为直接与顾客打交道,对于市场的把握与敏感度远远要高于生产部门,因此,多部门的协作,更有利于打造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的招牌菜品。

当然,在餐厅招牌菜的打造过程中,创新与传承始终是如影随形,有机融合的。围绕餐厅的产品定位与方向,广泛地吸收、深入地挖掘,兼容并蓄,不断创新,才能更有利于餐厅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