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栾保群:龙的象征意义历来仅限于皇帝诸王,与老百姓无关 | 专访  

时间:2024-02-20 18:17:39   来源:界面新闻   编辑:tangyinglin

采写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春节期间,我们不知不觉地接触到了许多神祇——龙、财神、门神、城隍……这些神明给新年带来了喜气洋洋、暖意融融的氛围,也寄托着人们生活越过越好的心愿。

诸神从何而来?《众神归位:中国民间诸神谱系》一书作者栾保群看到,所有的神道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造出来的。民间信仰讲究的就是实用主义。他指出,道家和佛家中有仙佛,但神和鬼才是民间信仰的主角。在中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够成为“国教”,民间信仰却深入人心,成为了不是宗教的“国教”,恰恰是因为“这是最贴近民生的宗教信仰”。

鬼神之间,栾保群最早接触的是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和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道扬书院院长吕宗力就做了一些民间诸神材料的搜集工作,并出版了《中国民间诸神》。“那时写神已经很冒风险了,那本书可能是文革后此类读物中的第一本,”栾保群回忆说。此后,他又整理了幽冥文化相关的材料,出版了“扪虱谈鬼录”系列。在最新著作《众神归位》中,栾保群整理出了各宗各门、各家各户诸神的“神谱”,上至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无所不包。新年新岁,界面文化邀请栾保群谈一谈那些有年味的神灵。

《众神归位:中国民间诸神谱系》

栾保群 著

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3-12

界面文化:在《众神归位》一书中,你谈到龙的地位其实不高,这好像和我们通常认为的有所不同。能不能展开讲讲?

栾保群:把龙看得很神圣,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自秦以来的专制社会,特别是在明清二代,龙是帝王的象征,出于一种奴性思维,有些人视龙为至高无上的神物。但同样也是那个时代,有些人对龙采取一种鄙视的态度。比如在明代出现的“神魔小说”中,龙——特别是龙王——往往很不堪,在孙悟空和哪吒手里,龙的威严扫地以尽,丑陋的本质原形毕现,而孙悟空和哪吒代表的正是很多平民百姓的意愿。

还有那个“龙生九子”的俗语,同样是老百姓出于对皇族的怨恨而编造的,“龙生九子”下面一句是“不成龙”——龙本来就不怎么样,他们的二代三代就更不是东西。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后代繁殖了几十万,这些皇族后裔不但耗费了老百姓无数血汗,还欺压残害黎民,除了极少数之外,可以说是无恶不作。“龙生九子”一语传到宫内,弘治皇帝一下子就听出其中的“舆情”,这是不是在骂我们的诸王啊?便让大学士们去打听这“九子”的具体名称,如果没有名字,那就有影射之嫌了。这九子哪里有名称,不过是一些杂种的统称而已。大学士们交不了差,只好凑一些其他怪物件的名字充数。有些人却把“龙九子”看作吉祥物,当成“夜航船”的学问津津乐道,甚至把自己喜欢的怪物比如“貔貅”之类硬塞到“龙九子”中。

另一种情况则发生在现在,我觉得可以说是一种错觉所造成。我记不清是哪一年了,一个海外华人歌手在春晚上唱了一首连题目都不通的《龙的传人》(注:指美籍华人黄锦波在1985年春晚首唱《龙的传人》 ),不知为什么,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很多人一下子觉得自己成了“龙种”。他们当然不是趋炎附势,往皇族身上贴,只是把龙当成中华民族的象征,为龙的形象而自豪。殊不知,龙的象征意义历来仅限于皇帝诸王,从来与老百姓无关。这个从鳄鱼演化来的怪物,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必要值得让中国人当成祖宗来崇拜。所谓“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我们就生活在中国,一向自以为是天下之中的,这虽然有些自大,但也习以为常,那么“遥远的东方”究竟是哪里?或者说,东方这条龙是源自古代天文学中的“东方苍龙”,但东方苍龙所包括的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按分野也只是中国的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也无法代表中国的。

龙彩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龙在远古时期的地位本来就不高,可以骑,可以养,养它当然是为了宰了吃。但这东西不好养更不好驯服,要有专门的技术,豢龙屠龙都成了祖传的独门绝技,那么有资格骑龙吃龙的只能是王公大人,或是顶级的帝王,这样龙和帝王就这样挂上了钩。

至于龙是不是因此就成了帝王的代称,我说不准。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就是皇上家用的东西——头上顶的、屁股下坐、墙上画的、柱子上雕的——到处都是龙,皇上当然不肯把他祖宗的画像坐到屁股底下,所以龙不仅代表着皇帝,还是一种皇家御用的标志,龙可骑可御的下贱本色并没有完全抹掉。但如果有人自以为也是“龙的传人”而敢把自己家里的东西用龙装饰一下,不要说画到马桶上,就是刻到祖宗牌位上,恐怕也要抄家灭族吧。至于有人说,龙是民族的象征,是因专制皇帝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那就更荒唐了——崇祯皇帝如果能代表中华民族,那么李自成、张献忠又算是什么呢?

界面文化:谈到门神的时候,你说门神的民俗性质远远压过信仰性质,所以门神有相当的随意性。什么是民俗性质,什么又是信仰性质呢?

栾保群:门神在古代可能有一些信仰的成份,但也不很靠得住。关于门神的缘起,现在基本上认定就是“神荼郁垒”,而神荼郁垒据说是在桃都山看守鬼门,不让各种邪鬼随便出入的。把这故事演化为门神,让他们看守坟墓的墓道或墓室还可以,移到人家的大门就有些不合适。实际上,老百姓家的大门贴门神也没什么用,“有吏夜捉人”你拦得住么?人都防不住,何况鬼乎?秦琼、尉迟敬德是朝廷的大元帅,会给老百姓看门吗?

所以我认为,老百姓家一般都不贴门神,贴了也只能叫“门画”,四川绵竹还有上海的年画中有些是贴到门上的,都是戏曲小说中的人物,那些人物多有才子佳人,尽管有的是武将,但威武而不可怕,有的还很漂亮,漂亮得几乎能招鬼了。在我印象中,好像没见过几家贴过门神,也许那时是因为破除迷信,不许贴,但更可能是我住的地方都是蓬门小户,无门可贴,穷老百姓只有一扇破门,每到冬天,西北风就从门缝里钻进来,往门上糊的只有一层又一层的废报纸。所以贴门神只能是大宅门的事,一丈高的两扇大木门,贴上八尺高的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不要说鬼,神见了都怕。

徽州龙川胡氏宗祠大门上的

秦叔宝、尉迟恭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文化:过年的时候大家喜欢去城隍庙祈福。比如说上海的城隍庙,介绍上会明确说这是道教宫观。你提出,其实是先有的城隍神信仰,然后道教才千方百计地把它纳入自己的体系中。

栾保群:城隍庙、土地庙怎么会是道观呢?全中国怎么也有几千个城隍、几十万个土地吧,两三千年积累下来,那数字可能比天下的老道还要多,道教就是想收购也购不起的。看守城隍庙的人,看着和道士的打扮差不多,准确些说就是庙祝。你烧香,他收钱,顶多敲几下云板之类的东西,这工作好像也与道教没有关系。比如上海的城隍,有说是春申君黄歇的,有说是金山大王霍光的,近代还有说是秦裕伯的,这些人身份有高有低,但没有一个和道教有关。

至于把城隍庙划归道教,也并不是以大欺小,好像霸占似的,其实看庙的庙祝也想有个归宿,归了道教,似乎就成了“体制”中人。不仅城隍庙,就是老爷(关公)庙,看庙的那点儿事,不但普通百姓能干,就是和尚也不妨兼职。

上海城隍庙举行传统城隍华诞庆典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在我看很多对寺庙中神祇的介绍是一刀切,除了佛教剩下的都是道教。比如石家庄有个毗卢寺,凡是不能归入佛教的,都被说成是道教神祇,结果得出了个“释道合一”的荒唐结论。其实里面的山神水神、花木之神、雷公电母等等都是民间信仰的神,没有道教时人家就存在的。我们平常说的民间信仰,它的覆盖面是整个民族,其中有些人尽管不信神不信鬼,但很多神鬼也能做为常识或民俗深入到他的意识中。而道教呢,无论怎么说,它的信徒也只是这个民族中的一小部分,真正属于道教的神与整个民族信仰的神相比,其数量也是微不足道。三十年前我去雁荡山显胜门,途经一小庙,只有二十来平米,墙上房梁上贴满了纸条,上写某某大王某某将军,总有几百张,你说这些神都送给道教吧,我想道教人士也不敢签收的。

我和黄晓峰先生(注:指《见鬼: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阅读笔记》作者黄晓峰)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不但有些神和鬼不属于道教和佛教,说彻底些,神和鬼在佛教和道教眼里,除了利用价值之外,根本没有信仰意义。四大天王和四大元帅算是二教中的大人物了,但他们有什么可信仰的呢?大家熟悉的关圣帝君,在二教中只是当差的,或者看家护院,或者去当打手,一不如意,就要被小小的张天师发配到罗酆狱中去坐牢。关老爷在他们眼里没有信仰价值,一旦老百姓要崇拜他了,当武财神也好,当忠义之神也好,那时他成了信仰对象,但已经脱离二教,回归到民间信仰中了。佛菩萨罗汉才是佛教的主角,三清诸真才是道教的大神。神和鬼只有在民间信仰中才是主角。这一现象我们习见而不怪,一些外国人却从局外看得清楚些。芭芭拉·汉娜在介绍理查德·威廉《论中国人的死亡与再生观》一文中说到自己对中国的三大宗教即道教、儒教和佛教的看法:

“佛教所关心的,是一长系列的再生轮回,其最高目的是涅槃,达到这种境界的个人终于经历完其一切劫难(羯磨)并永远融汇进一种永恒的、不是作为人而存在的极乐世界之中。道教同样似乎绝少关心个人的终极命运或个人能活多大的寿数,只有儒教才更高地重视意识和人的生命,因而便间接地显出重视个人在彼岸世界的续存问题。”

她所说的“儒教”,其实就是中国的民间信仰以及国家祀典。这是最贴近民生的宗教信仰,一切信仰对象都立足于现实需要。大家细想一下,我们喜爱的神和仙,我们常讲的鬼故事,甚至天堂和地府,是不是都很烟火气、世俗化、功利化?即便是像济公或者吕洞宾等这些被称做活佛和祖师的,其实不过是披上佛道外衣流浪四方的术士、巫师甚至侠客。

界面文化:你认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是佛道二家,历朝历代都有争风斗法、抢占头牌的故事,但中国势力最大的其实是民间信仰,两大宗教对于民间信仰不得不屈就。这一点是怎么回事?

栾保群:佛道二教的争风斗法,其实是教徒之间抢饭碗。我最喜欢一位大和尚说的一句话:“和尚也是要吃饭的。”这话说得很是不俗。有些所谓居士就爱听神话,把和尚当成神仙,可以不吃不喝、日行千里、降龙伏虎,其实真佛教徒对那些弄神弄鬼的东西是没兴趣的。早期和尚搞些弄神弄鬼的东西,就是投中土俗人所好,等你信服了,才让你看真东西。

界面文化:你既研究神,也研究鬼。感觉到鬼神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栾保群:神和鬼的关系,我想除了自然神之外,大部分就是“人鬼”,人死之后的鬼魂。就像《封神演义》中写的那样,那些交了成神好运的大人物,如果不先让打神鞭、番天印打得脑浆四迸,就没法成“正果”。人死之后大多数要做鬼,成神的只是少数,其实他们只是鬼里的“精英分子”而已。

即便是做了阎王、判官,虽然称作神,但本质上也是鬼。他们是鬼里的大人物,普通人能死后做个土地已经很不错了。有的县衙门里的衙役生前就给自己开后门,在城隍庙里塑个像,写上自己的名字,想死后到城隍庙里去当差。他们觉得佛教里说的投胎转世那条道儿有些靠不住,自己在衙门里当差,如果投胎,八成是要做猪狗,另外两成连猪狗都不如。

人们总是嫌神仙世界不够热闹,到后来,甚至把一些自然神也由“人鬼”充任了。比如四渎神(注: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大水脉的水神)成了屈原、陈平等,有些很不可思议,比如说雹神是李左车,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潘文捷,编辑:黄月,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