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正是美国的这次轰炸,清除了伊朗的核武制备能力,使得以色列和美国都认为来自伊朗的核危险被清除,而伊朗方面也知道不是美以联手的对手,所以双方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停火协议也就达成了。
通过此前大量的新闻报道,大家都知道美国是动用了七架B2隐形轰炸机,携带了14枚GBU-57A/B巨型钻地弹投放到伊朗的福尔多和纳坦兹核设施之上,其中福尔多核设施被投放了12枚巨型钻地弹,纳坦兹使用了两枚。此外,美军还通过发射巡航导弹的打击方式清除了伊朗另外的几座核设施。之后美国方面宣称这波打击已经完全摧毁伊朗的所有核设施,打掉了伊朗的核武制备能力。
那么真相真的就像美国说的那样动用了14枚GBU-57巨型钻地弹吗?笔者推测并不是那样,个人分析认为其数量要减少一半——美国只是用了7枚巨型钻地弹,但很好的达到了清除伊朗核设施的效果,实现了打击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们可以逐步分析一下!首先值得怀疑的一点就是美国的B2轰炸机携带两颗巨型钻地弹这一说法。
因为B2轰炸机常规状态的最大载弹量是22.7吨,而一枚GBU-57巨型钻地弹的重量就达到了13.7吨,那么两枚的重量就是27.4吨,超出其最大载弹量5吨左右。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认为本人的说法不值一驳,因为B2轰炸机在减少燃油的情况下是可以承载两枚巨型钻地弹的,其携带27.4吨的重量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少带几吨燃油就行。
而且美国有的是空中加油机,空中加油技术又全球领先,更何况美国方面也说了B2轰炸机在前往伊朗轰炸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加油。
这么来说看似合理,所以很多人也都相信了。然而从美国经大西洋飞到地中海,再经以色列和伊拉克领空到达伊朗的距离远达1万多公里,推测美军大概率并不会让B2轰炸机超载飞行这么远。虽然其油箱少油可以减重,但让B2轰炸机弹舱超载5吨飞行这么远的距离,这种超载运输会对B2轰炸机的发动机、弹舱承受力、飞机翼面承受力都是很大的考验。美军方面不能不有所顾虑。
单架B2轰炸机的造价高达30多亿美元,截止到2024年底,美国能用的B2轰炸机的总数量仅19架,这次轰炸伊朗一次出动7架,而且为了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向着太平洋的美军关岛基地先出动了6架。
所以为了这次行动,美国出动了13架B2轰炸机,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是不少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要打击伊朗核设施,其实也根本用不着这么做。只需一架轰炸机携带一枚巨型钻地弹就能做到,其13.7吨的重量也完全在B2轰炸机的正常可承受范围内,这才是合理的操作方法。
上面的这个推测其实也正切合了本文要讲的第二个可疑之处。就是美国在轰炸轰炸完伊朗核设施之后,福尔多核设施上面留下了6个孔洞,纳坦兹核设施上面则留下了1个孔洞。那么既然美国军方声称投下了14枚GBU-57巨型钻地弹,就一定能做到只留下7个孔洞吗?
或许有的朋友要说了,美国让同一架B2轰炸机上的两枚巨型钻地弹打到同一个孔洞中不行吗?军事专家也都是这么说的呀。那您可能真不知道做到这样的打击效果有多难!
要知道,美国在轰炸伊朗的核设施的时候,为了防止被伊朗的防空系统给击落,其飞行的高度是相当高的,投弹的高度大致是12,000米,基本是地面以上12公里。
从12公里高的高度上往下投弹,每两个重达13.7吨的GBU-57巨型钻地弹都投到一个直径数米的孔洞中,而且是7架B2轰炸机投出的14枚巨型钻地弹,每一架上的两枚巨型钻地弹全都打到一个孔洞中。这对现在的炸弹抛掷打击精度来说,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钻地弹都是利用自身重量加速度达到较快的下击速度,其接触地面时的速度大概有1.5倍音速,利用这种巨大的势能钻到地下再爆炸,从而起到巨大的打击杀伤效果。
但两颗炸弹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因为在天空中投弹位置的不同,风力风向和空气阻力的差别,以及炸弹制导系统运作的不同状况,导致落地点会有一些差异,在12,000米的高度投弹,其落点误差或达5米左右。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高的打击精度了。但是这种巨型钻地弹在钻入地下打击的时候,依靠势能快速钻入地下,那么在地面上只会留下一个小孔,这种钻地弹的直径为0.8米,其留下的孔洞不会大于一米,第二颗钻地弹下落的时候,精度很难达到能钻到第一个洞孔之中的效果。即便第一枚炸弹爆炸之后孔洞直径也会有所增大,可以达到直径数米,第二颗钻地弹也很难完全钻入到第一个钻地弹的孔洞之中。
然而福尔多核设施上面留下的孔洞明明是6个,纳坦兹核设施上面也是只有1个,如果美军是投下了14枚巨型钻地弹,那就必须得做到每两枚打到一个孔洞之中,一点失误也不能有,但这几乎又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再看福尔多核设施,每三个为一簇的弹孔的相互距离在4-8米之间,也基本符合其对一个目标进行多投弹打击精度的数值。
必须指出的是,最关键的还不是如上的两点,而是美军很可能根本就没想着要使用14颗巨型钻地弹。这里必须说可能大家从一开始就都理解错了,因为在看到都说福尔多核设施上面的岩石厚度有90米的时候,都认为非得用两颗甚至更多的巨型钻地弹才能打透,但是执行此项行动的美军指挥官大概率不是这么想的。
我们在伊朗福尔多核设施被轰炸的表面都看到了三个为一簇的6个孔洞,那么我们揣度一下美国是不是这样打算的呢?——既然福尔多核设施上面的钢混和花岗岩层的总厚度为90米,单颗GBU-57巨型钻地弹根本钻不透,那还钻它干什么呢?打它的通气孔或者前期建设时用过的通道多好啊,这样就根本用不着钻地弹打60米了,估计能打个20米应该就够了,这样做的话,其实一枚钻地弹或就够了。
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也正是美军打的也正是福尔多核设施的通风口和前期建设是开凿的通道,它们也正是整个福尔多核设施最薄弱的环节,一枚GBU-57钻地弹应该就能轻松钻透。
那么既然如此,美军又何必在每架B2轰炸机上携带两枚巨型钻地弹呢?既然出动了6架,要打的只是两个目标,那么每个目标就能分到三颗巨型钻地弹呢,足够了。
美军要打的是福尔多核设施的最薄弱之处,一颗巨型钻地弹就差不多能完成任务,为何还要扔三颗钻地弹呢?这是为了保证彻底摧毁它,怕一了不能完全摧毁,那就再给它来一颗,如果如果出现了失误,两个都没完成,那么还有一颗,三颗保证百分百解决问题。这也相当于是饱和式攻击了。
所以我们在福尔多核设施表面,两个轰炸目标的地方看到了6个孔洞。在纳坦兹核设施上方只看到了1个孔洞。
综合以上分析,个人认为美国在轰炸伊朗核设施时,实际投放的GBU-57巨型钻地弹数量并非其所宣称的14颗,而是只有7颗,其中投放在福尔多核设施的仅有6颗。
而美国声称动用14颗巨型钻地弹,或是在忽悠全世界,让以色列更多地领它的情,因为据说美国仅有30颗这样的巨型钻地弹,为了帮助以色列打击伊朗而动用了14颗,接近动用了一半。而对于伊朗来说,也显示了美军既敢打又舍得下本的态度,警告伊朗还是不要再发展核武,赶紧服软停战才是上策。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6月22日报道《猛料!投下14颗巨型钻地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