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吹嘘“自由航行”,后脚就被中国战机“模拟攻击”——英国皇家海军这波操作,怕不是把台湾海峡当成了自家后花园?9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一则“中国军队对皇家海军舰艇展开模拟攻击”的报道,瞬间引爆全球舆论场。这出“碰瓷中国”的荒诞剧,究竟是英国海军的“棋逢对手”,还是自导自演的“碰瓷”闹剧?

“互惠互利”的自我陶醉
据英媒披露,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遭遇中国空军多架战机“贴近试探”,甚至上演了“反舰导弹模拟攻击”的戏码。更离谱的是,英方军官竟将此解读为“互惠互利”——中国练兵,英方学招,双赢局面?这波“强行平等”的逻辑,简直比“阿Q精神”还魔幻。
深扒细节更觉荒诞:英方声称遭遇的“攻击波次”仅4至5架战机,携带8至10枚反舰导弹。按现代海战标准,这连“毛毛雨”都算不上。要知道,真刀真枪的反舰作战,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无人机群需全程护航,构建“天罗地网”。而此次所谓“模拟攻击”,中国仅出动战术飞机,连保障力量都未现身——这哪是认真演练?分明是“陪太子读书”的克制姿态。

老舰扛新炮,英舰防空“纸糊”
再抠“里士满”号的老底:这艘1995年服役的23型护卫舰,堪称“反潜专家,防空菜鸟”。中期改进后虽换装了“海受体”防空导弹,号称能拦截25公里外目标,但面对超音速反舰导弹时,反应时间能否撑过20秒都成问题。更讽刺的是,英方竟将这次“模拟对抗”视为“了解中国战法”的良机——殊不知,中国若真动真格,轰-6K挂载鹰击-12、天基卫星锁敌、蜂群无人机围堵的“饱和攻击”,分分钟能让英舰体验“防空破网”的绝望。

“碰瓷”背后的战略焦虑
英国海军为何热衷“台海碰瓷”?说穿了是“刷存在感”的无奈之举。近年来,英国航母打击群频繁“秀肌肉”,从南海到台海,处处彰显“日不落帝国”的余晖。但这次“模拟攻击”事件,恰恰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本质——既无实力与中国正面抗衡,又放不下“全球大国”的架子,只得靠“碰瓷”制造话题。
更耐人寻味的是,英方刻意强调“未构成实际威胁”,仿佛在给自己找台阶下。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姿态,恰似街头混混挑衅却喊“别动手”的滑稽。而中国东部战区的回应则直击要害:“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既表明立场,又彰显实力,让英方的“碰瓷”沦为自嗨。

全球围观下的“照妖镜”
这场闹剧,意外成了国际社会的“照妖镜”。西方媒体借机炒作“中国威胁论”,却对英舰挑衅行为轻描淡写;军事专家则纷纷拆解战术细节,指出英舰防空系统的致命漏洞;普通网友更掀起“英式幽默”模仿潮,调侃“皇家海军这是来台海拍《壮志凌云》续集?”
最讽刺的莫过于:英方自诩“互惠互利”的背后,实则是战略误判的深层焦虑。当中国战机以专业素养完成“模拟攻击”,既未越界又传递警告;而英舰却将挑衅包装成“学习机会”,这等自我催眠的“精神胜利法”,怕不是要笑掉全球军迷的大牙。

结语:碰瓷者终将自食其果
台海不是舞台,挑衅者终将自食其果。中国军队的克制与专业,恰恰彰显了大国的底气与担当;而英国海军的“碰瓷”闹剧,只会沦为国际笑谈。这场“模拟攻击”事件,不仅撕下了“皇家海军”的虚伪面具,更让世界看清:在实力面前,任何“自作多情”的互惠说辞,都不过是遮羞布罢了。
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而这次,英国海军怕是要穿着“皇帝的新衣”游街了。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靠“碰瓷”刷存在感,而弱者的挑衅,终将被历史洪流碾碎成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