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科。
本科的话,在这里是没有机会的。
这段对话可真是让人心里一凉,就像拿着冰块从高处摔下来的感觉。
这话是出自一个济南招聘会的现场视频,结果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不知道是谁的标签点燃了这个话题,但看着那一场招聘会,我感受到了几乎所有应届生的窘迫与无奈。
整个招聘会就像个热闹的集市,人潮涌动,硕士、博士扎堆,一个个都像是要抢占人才市场的VIP席位。
作为在旁边的本科生,简直就像被晾在一边的黄瓜,没了光鲜的外衣,满是落寞。
现场的一幕幕就像一部求职大剧,高手云集,都是那种台面上的高冷角色。
我有个姐妹在现场拍了视频,原本只是想跟朋友们分享一下气氛,结果她看到的却是一个个都在忙碌,生怕错过了大人物的青睐。
那画面有点令人窒息,仿佛她置身于一个更高的阶梯,根本没资格踏上那某个闪闪发光的舞台。
比如说,有一家省实验中学在招老师,直接开口要博士后!
我就想问,这老师是教读书还是在培养科学怪人?
寒窗苦读二十年,原来只为了一纸空文,总有人让这些毕业生感到无奈又无语。
而在口腔医院的社科岗位上,竟然只招1人,还设置了个4000元的薪资门槛。
仔细一看,竟然规矩一大堆:40岁以下,博士或博士后。
那些读书苦过来的本科生这会儿可能已经彻底懵了。
这就像是穿越到了一个高手满地的游戏,初级角色根本不被眺望!
我有朋友跟我说,她在找工作时,只能投出三份简历,最后还是石沉大海。
你说,招聘会原本是给应届生提供机会的地方,怎么反而成了你在这边队伍里,我在那边看热闹的局面呢?
本科生仿佛是求职界的边缘人,就像看别人热烈相拥的幸福,自己却只能在一旁默默羡慕。
再来聊聊那些企业,他们的招聘逻辑简直让人想笑又想哭。
说真的,有很多公司在说缺人,但一看招聘要求就知道,他们压根不想招人。
比如,要求本科生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天哪,难道我们还要从幼儿园开始经历,等三年到头了再来找工作吗?
在这些高压的要求下,企业还怎么指望能招到人呢?
那简直就像在大海里捕鱼,结果只网到了几条小鱼,自认为收获满满。
现实是,岗位稀缺,毕业生润衣如风,企业为了能从这一堆简历中找到合适的人,压低了薪资待遇,把本科生推得更远。
这种逻辑简直可以成为求职的悲情歌,每次听都是个套路流。
而我们身边的小城市其实也是个吊诡的存在。
毕业生们都想冲向大城市,认为那是发展的机会所在,结果身上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竞争如潮水,硕士博士遍地走,本科生想要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那难度宛如在水中摸鱼,时不时还有被浪花拍得湿漉漉的风险。
我前几天听说有一个朋友回到的小城市奋斗,结果发现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没找到,心里真是感叹,背井离乡为了追寻梦想,但不如安安稳稳待在原地。
这样的现实,让原本满怀期待的年轻人不得不重新打量自己的选择:是选择追寻远方的未知,还是停留在熟悉的角落。
而回到招聘会上,大家的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就像一条悬崖。
除了学历的捆绑,更多的是年薪的低迷。
现在找份四千元的工作,都成了几乎要刮骨疗伤的挑战。
工资待遇缩水到了非五险一金而已,那种感觉就像是付旭几何学,还要跑去参加速算比赛。
即使保持这样的状态,或许草根们也应学会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技能,尽可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看似变化无常的市场。
也许未来会更亮,主动去探索的新机会,或许能打破这条怪圈。
能不能迎来那个光明的未来,全看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舞台上能优雅地演绎出自己的怎么样的华丽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