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

 狐大医 | 耳朵进了异物怎么办  

时间:2024-03-03 10:24:31   来源:搜狐健康   编辑:tangyinglin

来源 / unsplash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宋彩霞

编辑 | 周亦川

外耳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成年人、儿童都会发生,通常是由于一些小物体,如豆类、果核、小玩具、虫子等不慎进入外耳道引起的,这些异物可能导致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去避免外耳道异物的发生,一旦出现此类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外耳道异物最常见的病因:

1、儿童:多因好奇心或者贪玩将小珠、瓜子、豆类等各种小物体塞入外耳道;或昆虫爬入或飞入外耳道内。

2、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于外耳道或者户外活动时昆虫等爬入或飞入。

3、耳部手术或者换药时将纱条、棉球等异物遗留于外耳道,此情况较为少见。

外耳道异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动物类异物:这类异物主要包括一些可能进入耳道的小动物,如蚊子、蟑螂、飞蛾、蚂蚁、蜈蚣等。这些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可能会在睡觉时飞入或爬入耳道。

2、植物类异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小果核等。这些异物通常是由于儿童玩耍时不慎将异物塞入耳朵或成人在劳作时不慎掉入耳道。

3、非生物类异物:种类繁多,包括小石块、沙粒、铁屑、木屑、棉签、纸团等。

外耳道异物的表现:

外耳道异物的临床表现因异物的大小、形状、位置、种类不同存在差异:对于小且是非生物性异物可长期存留于外耳道而无任何症状;较大的异物则可引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儿童外耳道异物开始不容易发现,常因继发感染或疼痛时患儿哭闹,或常用手抓挠耳部才引起家长注意。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物类异物: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在外耳道内爬行,引起剧烈的耳痛和耳鸣,使人惊恐不安,甚至出血或损伤鼓膜,引起鼓膜穿孔。

2、植物类异物:豆类等吸水性、植物性异物会遇水膨胀,阻塞外耳道,压迫外耳道或引起局部炎症,造成耳内胀痛、耳痛及听力减退;位置越深,症状愈明显。

3、非生物类异物:对于棉签、铅笔尖、树枝和发夹等锐利坚硬的非生物性异物容易穿透鼓膜,经常引起疼痛、眩晕、耳朵流脓,甚至听力下降、面瘫;有些异物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外耳道异物的紧急处理:

外耳道异物多为瞬间发生,很多人会感到惊恐烦躁、有明显的不适,会选择使用棉签、发卡或是掏耳设备将异物掏出来。但是,外耳道异物可不是单纯掏耳朵那么简单,不当处理很可能将异物推向深处伤及耳道及鼓膜,加重病情或者引发外耳道发炎甚至耳聋。

如果是非动物性的异物,可以尝试将进异物的耳朵偏向低处,单腿跳几次,将异物跳出来,如未将异物跳出,及时医院就诊,如无条件及时就诊,就需要及时做出正确的急救措施:

1、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切勿惊慌喊叫,避免虫子受到惊扰进入外耳道深部。若为蚊子、飞蛾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利用昆虫的向光性,在暗处用灯光或手电筒照射进了昆虫的耳朵,引诱其飞出;还可用温水、婴儿油、植物油等滴入耳内,将其淹没后等待几分钟,使昆虫活力下降、窒息死亡,把头歪向进入异物的一侧耳朵,昆虫会随水或者油一起流出外耳道;若流不出来,再用棉签沾出或者用镊子取出,以免发生感染。

2、豆类等植物性吸水性异物:不能用水冲,也不要往外耳道滴油,以免豆类等植物性吸水性异物遇水膨胀,加重症状,更难取出;可以选一根同耳孔大小一致的细管,插入耳道后,用嘴用力往外吸,或者可用95%的酒精滴入外耳道,使异物收缩变小,然后歪头,有异物的那侧耳朵眼向下,异物会自动滚出,也可单腿跳几下,帮助异物滚出。

3、对于棉签、铅笔尖、树枝和发夹等锐利坚硬的异物:如果发现有外耳道损伤等,不要乱涂药物,特别是不要用有颜色的药水,因为带颜色的药水会影响医生对病情变化的判断。

4、如果异物为铁质小东西,可将磁铁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铁的磁性将异物吸出来。

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医:

1、确认有外耳道异物、怀疑有外耳道异物或出现耳内不适感的,有就医条件的患者须及时到耳鼻咽喉科门急诊就诊。经检查确认有耳内异物的,医生将根据异物的大小、性质、形状和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2、异物入耳后,自己尝试取出但失败者,应去医院请医生取出。

3、若异物自行取出后耳部仍有明显不适,如出现耳痛或流脓,多为异物操作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并继发感染所致,应立即就医。

外耳道异物的日常预防:

1、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范,注意居室环境的除虫灭虫,不要和宠物同睡,以防宠物身上有小虫进入耳道。

2、在昆虫较多的环境工作时,加强工作防护,穿戴必要的装备,保护好身体暴露部位。

3、进入野外活动时注意驱虫,可以喷一些防虫剂,休息时配备必要的帐篷或者蚊帐。

4、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告诫其不要将小物件塞于耳道玩耍,告知其危害性起到警示教育;一旦出现外耳道异物,家长尽量不要轻易尝试自行取出异物,及时就医,以免加重儿童的紧张、恐惧情绪,到达医院时不能很好的配合。同时在就医过程中保持儿童情绪稳定,尽量让进异物的耳朵朝下,避免随着儿童的哭闹和摇头使异物进入耳道的更深部分。

5、纠正不良的掏耳习惯,最好不要自行用镊子、耳勺或是棉签伸入耳内;实际上,耵聍有保护外耳道、阻挡异物进入、抑制细菌滋生、防止耳内感染等作用;少量屑状耵聍,随运动震动和下颌的运动自行排出。当耳道里存有大量耵聍时,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根据情况取出。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